
-
“传世名家”邵增虎油画展暨中国邮票发行
“传世名家”邵增虎油画展暨中国邮票发行
于2015年1月3日在德胜美术馆隆重举行。
“传世名家”邵增虎油画展暨中国邮票发行
由德胜美术馆、顺德区文博协会、台湾稀绮美术馆主办,洲际文化、德胜创意园协办,顺德区博物馆、杏坛书画院、容桂文学艺术界联合支持的“传世名家”邵增虎油画展暨中国邮票发行于2015年1月3日下午15:30在德胜美术馆隆重举行。共展出邵增虎油画作品30余幅。展览展至1月11日。展览地点:德胜美术馆2号展厅。
被广东美术界戏称为“老虎”的邵增虎,有一股军人的阳刚之气,其画也如军人一样结实、壮美。邵增虎的绘画将山川、树林、溪流,石头、牛群入画,回归自然的天然野趣,令人无限向往。“老虎”在其风景油画中,以开阔的艺术视野,运用独树一帜的油画刀作画,或大刀阔斧、或精雕细凿,他的风景油画,酷似雕塑中的浮雕作品,古朴厚实,富有雕塑感的力度美和艺术韵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欣赏“老虎”的一幅幅多采多姿,令人神往的大自然秋色的风景画,如同品读一首首赞美秋天美景的散文诗篇。邵增虎画画用的不是画笔,而是刀,一点一点把色彩抹上,一层盖一层,画面看起来重重叠叠、反反复复,互相遮掩,呈现一种辉煌、璀璨之感。他喜欢暖色调,金黄色、红色都是他经常运用的颜色,他认为暖色调是热情的象征。在他的风景画创作中,仍然可以看到其史碑式创作的特点,作品凝重、厚实、半平面化和碑刻化。
回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邵增虎先生大胆突破了“文革”或之前的文艺创作“禁区”, 以灰暗低调的色彩、厚重写实的技巧创作了《农机专家之死》,作品以直面人生、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全新姿态反思“文革”历史、批判现实。《哀思如潮》、《在延安的日子》、《上士的队伍》等作品几乎都是从“小”处着眼来表达出他对时代的见证与人生的审思态度,这些作品之名平淡如水,但画里画外蕴含深意。他坚持以“小中见大”为切入点,不去刻意渲染大场面,从一个平凡而又能生发出新意的个人视角来构思画面,从而打动观者的心灵。他比较偏爱画那些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景”,如本次展出的《丰收时节》、《金秋》、《牧羊女》《栏栅》、《农舍》、《桦之骚系列》、《闲》等作品充满着脉脉温情或诗意,这些司空见惯之景与物经过他的加工、组合与提炼,就能小中见出大美。自然风景多姿多彩的样态,从山川、树林、溪流,一直到石头、木头、牛群等等在邵增虎先生的画刀之下,都得到了成系列的开掘。邵增虎先生在这些风景作品中或繁复铺陈、或惜墨如金的探索,自成一家,浑厚壮美,又不乏些许浪漫情调与乡野之趣。感情、内容、题材都是朴素的,但其艺术手法,尤其是色彩运用却极其辉煌璀璨、富有瑰奇的想象力, 足以让人心潮澎湃与折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的评价是:“邵增虎因所处的位置和所负的责任,他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几乎都是‘史碑’色彩的。”王璜生说:“那画面结实的内容、结实的色彩和结实的感觉似乎令人总联系起邵增虎那军人一样结实的身体、性格和魄力。”广东美术界都戏称邵增虎为“老虎”,王璜生认为这除了与他的名字有关,与他画面的结实健硕威猛的感觉有关,也与他的代表性色彩———热辣辣的金黄色和硬挣的黑色相关。我们可以从王璜生评价的字里行间里窥见军旅经历和性格对邵增虎艺术风格的影响。
邵增虎简介:
1937年出生于安徽省绩溪县,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62年至1998年为广州军区画家,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德胜美术馆顾问。
曾历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广东省油画学会主席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岭南名家国画展岭南名家国画展
于2014年12月25日在德胜美术馆4—6号展厅举行。
参展艺术家:尚涛、林墉、方楚雄、陈永锵、陈振国、陈政明
策展人:汪芷瑶
顾问:朱正松
主办单位:德胜美术馆 杏坛书画院
协办单位:洲际文化 德胜创意园
支持单位:容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展览时间:2014年12月25日―2015年1月11日
展览地点:德胜美术馆4-6号展厅(顺德容桂东堤路7号德胜创意园)
http:/www.deshengart.com
《杨帅》《武世文》油画展《杨帅》《武世文》油画展
于2014年12月20日在德胜美术馆举行。
简历
杨帅 女
196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
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学士学位
2005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意大利特劳蒂大师油画培训班
2005年参加意大利特劳蒂大师油画陪训班毕业展
2005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级研修班
展览
2005年 《女人体》参加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级研修班毕业展
2006年 “研究具象”广东16人展 上海奥赛画廊
2006年 “岭南油画精品展” 广州扉艺廊
2006年 “广东油画雕塑巡回展”
2007年 “研究具象广东油画十九人展” 广州菲艺廊
2008年 油画《盛夏》入选广东省第三届油画大展 广东艺术博物院
2008年多幅风景油画写生作品参加广东画家河源写生展
2009年 《吐露芳香》广东十美油画联展 四方斋画廊
2009年 <<镜像 >>全国女性艺术的自我镜像油画展 北京白盒子艺术馆
2010年油画《绿裙子》入选广东第四届油画展 广东美术馆
2013年艺生美丽三八女画家油画展 广东顺德德胜美术馆
2014年 油画《思》入选广东省第四届油画大展
馆藏作品
2005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女人体》
2007年静物《金银草2》广州私人收藏
2008年新加坡画商收藏静物《对话》,静物《白菜》,静物《包菜》,静物《壶》静物《花1》静物《金银草1》
2008年美术关注收藏静物《芒果》,静物《冬瓜》
2008年油画《风景5》,《风景6》广州私人收藏
2009年静物《花2》广州私人收藏
2010年静物《花5》北京私人收藏
2010年静物《葫芦3》北京私人收藏
2011年静物《柠檬》,静物《花6》台湾私人收藏
2011年油画《绿裙子》广州私人收藏
2011年油画《戴红帽的女子肖像》广州私人收藏
2011年油画《唐瑶》北京私人收藏
2012年油画《母与子》广州私人收藏
2012年油画《向丽》广州私人收藏
2013年油画《白兰花》广东德胜美术馆收藏
3013年油画《迎春花》广州私人收藏
2013年油画《绿萝》北京私人收藏
武世文简历
1958 年出生于山东东平
1985 年毕业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5 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亚历山大。特劳蒂油画写生艺术造型班”
2006 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级研修班。
2011 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研究生课程班
2005 油画作品《静物》获广州美术学院王嘉廉优秀油画创作银奖;
参加“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教授教学汇报展”;2006年 《夏至》、《静物》入选“庆祝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美术大展
参加上海奥赛画廊“研究具象”广东16人展;
参加广州菲艺廊“岭南油画精品展”;
参加“广东油画雕塑巡回展”;2007年 参加广州菲艺廊“研究具象广东油画十九人展”;
油画《硝烟已尽》入选全国“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展”2008年 油画《工地日记》入选“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油画《硝烟已尽》入选“广东省第三届当代油画艺术展”;
参加“抗震救灾广东油画集体创作展”;2009年 参加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举办的2009’河源(客家古邑)写生作品展;
油画作品《工厂日记。2008》入选广东省“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第十一届全国 美展”;
油画作品《工地日记》入选广东省“第四届当代油画艺术全国美展”;
参加广州诗书画研究会“放歌和平”油画巡展;
参加广州诗书画研究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参加巨幅史诗油画《地动。重生》暨《5。12表情》集体创作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0年 9月参加广东当代油画家作品邀请展;
11月参加中国油画学会举办的“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
12月参加广东“广东第四届当代油画艺术展”2011年 10月参加北京杨飞云师生写生展
2012年 创作巨幅历史油画《燕塘之春》被广东燕塘投资有限公司收藏
2012 年 油画作品《硝烟已尽》入选“鼎新华南吾土吾民全国油画邀请展”
2014年 油画作品《往事如烟》入选广东省第五届当代油画大展,此作品被深圳盈丰艺术机构收藏
2014年 参加深圳艺术节中国写实油画邀请展
2014年 油画作品《岁月荣光》入选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
本人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多幅作品被美术机构,企业及个人收藏
作者:杨帅
作者:杨帅
作者:杨帅
作者:武世文
作者:武世文
作者:武世文
展出时间:2014年12月20日--2015年1月5日
陌生与造境-付毅兵油画展陌生与造境-付毅兵油画展
于2014年12月3日在德胜美术馆1号、2号展厅举行。
陌生与造境-付毅兵油画展
策展人:汪芷瑶
学术主持:罗奇
顾问:朱正松
主办单位:
德胜美术馆
杏坛书画院
协办单位:
洲际文化
德胜创意园
支持单位:
容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展览时间:2014年12月3日―12月18日
展览地点:德胜美术馆1-2号展厅(顺德容桂东堤路7号德胜创意园)
http:/www.deshengart.com
陌生与造境
文/罗奇
付毅兵拥有一身好肌肉,在阳光下光着膀子,小块小块的肌肉凹凸有致,尤其是炙热阳光烘烤下黝黑的皮肤,铮亮光滑,肆无忌惮地展露着健康与活力,至少看上去是如此,很是让人羡慕。
在我眼中的付毅兵,这一点是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最重要的。
现代社会车轮滚滚,纷繁复杂,容不得一时半刻停下来审视自己,虚弱、萎靡、无奈等时代名词是大多数人的标签。几个都市人能保有自然、健康、舒展的颜色。付毅兵留了小辫子,常年的黑色系着装,精致而恰当,豁达而轻松的面容,给人感觉总是精神抖擞,呈现这样的一幅图景,穿着高帮皮鞋,大踏步地走来,开着改装的霸气吉普,在晨曦的微光中一骑绝尘。
付毅兵不是西部骑士,他是一个艺术家。就艺术家来说,一般是不修边幅、脆弱、敏感而又狂傲的,而付毅兵显然不是,他的的艺术个性在这里初现端倪。
付毅兵的作品主要以风景为主,这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是不讨好的,尤其是风景写生,与当代艺术所强调的社会关注、问题意识、反叛与质疑等等词汇很难挂上钩。注定其某种意义上的孤独与边缘。这对于付毅兵来说是不可能不意识到的,而熟悉付毅兵的人都知道其对于风景写生的热情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可以开着车行走一千多公里去画几张风景,顶着烈日暴晒,蚊虫叮咬,全然不顾,反正是别人无法忍受的环境他都可以,而且不怕麻烦,总是可以想到办法将他那些巨大无比的画作塞进车里,开着满是松节油味道的车子四处乱跑。跟他出去写生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他的工具材料总是最完备的,什么都有,你缺什么找他总是没错。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应该对时代潮流有着极其迅速的反应,付毅兵却似乎视而不见,与他日常的形象相去甚远,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一言以蔽之,得从两方面说起,一是其作品,二是其人。
付毅兵的风景作品绝大部分来自写生,写生的概念由来已久,一般说是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础训练来认识的,因此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害怕这个字眼,似乎写生与创造无关。然而却忽略了我们正处在一个机械复制与工具理性的时代,写生相对于所谓的创作更彰显其人的存在,无论人类的科技如何日新月异,社会制度的改进与修缮,其始终探索的是人的最为恰当的生存,人与自然的最为合适的状态。写生无疑是个人、作品、对象三者互动交融体现最为充分的方式。能让我们看到艺术作品后面那个活生生的人。付毅兵的作品是写生,但不是描摹对象,写出来的是真的生,是陌生。这就是他作品有意思的地方,你无法用现实语境去寻找对象,尤其是当作品完成离开了所产生的环境。如《你若看到那白日下的虔诚》,地面是一片草地,深色的天空突兀的几根树枝,像是夜景,无疑又不是夜景,作品名称是白日下的虔诚,这景象似从相识,对于我们是陌生的,虚拟的,在画布上却是真实发生的。透明的黄色隐匿在草丛的后面,迫不及待地窜出来,延伸得如此遥远。蓝色的草有气无力地在画面伸展,仿佛无法抵挡透亮黄色的膨胀与撺掇。整个画面黑亮沉郁,却有似玻璃般透明、易碎。各种奇特的意像在画面混杂,却又相得益彰。如果说你见过这样的风景,那只能是在你梦里才有可能。付毅兵却告诉你他这是写生。某年某月某地在某个草丛,他写生了这样一幅作品。在他这里,极其精确地阐释了写生的概念,把两个字拆开来。写,动手、书写,付毅兵是有极强的动手能力,也迷恋操作性手感,能自己动手完成的事情绝不假手他者,甚至房子装修也亲自操刀。所以,他的画面不可能出现一条假借尺子画出来的直线,只能是稠厚颜料产生的笔触在画面金蛇狂舞。生,陌生、造境。对象对于付毅兵是可怜的,千里迢迢地跑来,满以为应该被画得真实而具体吧,只能以面目全非来形容。可以看出,对于付毅兵来说,对象只是他的一种参照,激发其产生某种意象的载体,这种生不是对象的生,是画面的生,是脑海中所产生意象的生。写生在他这里超越了传统意义的范畴,不是丰富素材,不是积累经验,更不是所谓的深入生活,是提炼生的对象,完善、清晰自我内心深处的图像。通过写生,来创造、建立属于付毅兵的某些隐秘的景观,心灵可以放逐的理想世界。于他人是陌生。于自己则是与自我的造境。
对于付毅兵人的这方面,前面有些许交待,或许通过某一具体事例来说更清晰一点。他来自农村,小时候放牛,这对于大多数80后来说,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仿佛他来自远古,然而是真实的。更重要的是他的放牛非同一般,是赶着一群牛逐水草而居,一出去就是两三个月,听起来有点像草原牧民,即使现在草原,很难见到这种游牧生活,大家都定居了。付毅兵是湖南人,这种事情只能想象是赶着牛在洞庭湖转圈。其中的苦涩可想而知,洞庭湖潮湿阴冷,可不像草原那么干燥。可以说铸就了付毅兵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吧!同时长期与自然的亲近对他所产生的感受可能是我们难以揣度的,白天,洞庭湖波光粼粼,风光迤逦;晚上,繁星点点,凉风习习;抑或狂风暴雨,抑或烈日晴空,抑或风朗气清,所有那些不同的时刻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呢?至少有一点,一定有某些时刻,某些场景,在他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现在的方式就是那个游走在洞庭湖畔的放牛娃,只是如今他行走的更加广阔的大地,通过他的画面,现实化了他的梦境或理想世界。通过他的作品,他的人,在这里也许就不难理解,特立独行于当下的艺术语境。
从更深层来说,无论是艺术家或非艺术家,有一个永远讨论不完的话题,那就是-—什么是艺术?至今无法给予确切的定义。然而,奇怪的是艺术的定义无法确定,但被确定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却是存在的,我们无法规避这些艺术作品所带给我们的奇妙感受。也是我们对于贡布里希所说的“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的某种简单直白的理解。因此,对于从事艺术的艺术家来说,这种身份的自我认知迫使他不得不面对艺术的定义问题,否则,他的工作会处于漫无边际的漂移之中。必须在众说纷纭的定义及林林总总的艺术品之中找到他可以追寻的线索,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艺术家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困境,从另外的角度,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因其无限的可能,激发出无限的激情与创造力。艺术一旦有确切的标准与定义,那也就不是艺术了,正如混沌不能琢七窍。总是有那么点超越现实的东西。虽然无法定义艺术,但可以从前面的论述中可已找到从事艺术的方式。那就是既然艺术千人千面,那么你只能取其一面,二是因其模糊而取非现实。付毅兵的努力是完全走在这样的轨道上的,没有理由不看好他。
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付毅兵,坚持你的艺术梦想,像根钉子,深深地扎进去,谁也拔不掉它。
付毅兵
1985年出生于湖南岳阳,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就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
参展经历:
2014年 《香港亚洲当代艺术展》, 香港
《sorry to disappoint you》,广州
《自然而燃》 北京
2013年 《上海城市博览会》,上海
《自然 姿色》 个展 广州
《分镜》油画展,广东广州
《香港亚洲当代艺术展》,香港
《艺想乌托邦》,广东广州
2012年 《当代精神的现实反应》,广东广州
《南方青年100》,广东广州
2011年 《迷》,广东广州
2010年 《幸福方程式》油画展,广东深圳
2009年 《三十而立》油画展,广东广州
2008年 《集体异质》联展,广东广州
《续集》联展,广东广州
《物语》,广东广州
2007年 作品《黄昏》入选全国第二届风景风情油画展,获优秀奖,上海
《33来迟》木棉艺术沙龙展,广东广州
《本相》风景油画展,广东广州
“逝去的风景 宁静的咏叹”朱晓果油画展“逝去的风景 宁静的咏叹”朱晓果油画展
于2014年11月12日在德胜美术馆隆重举行。
“逝去的风景 宁静的咏叹”朱晓果油画展
由顺德区文博协会、德胜美术馆、主办,德胜创意园、洲际文化协办,顺德区博物馆、容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杏坛书画院联合的“逝去的风景 宁静的咏叹”朱晓果油画作品展”于2014年11月12日下午10:30在德胜美术馆隆重举行。共展出朱晓果油画作品40余幅。展览展至11月25日。
朱晓果1952年9月生于重庆市,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武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湖北大学毕业, 高级工艺美术师,武汉市画院签约油画家, 油画作品先后参加过“保利”、“浙商拍卖”、“十竹斋”、“东方艺都”、“中贸盛佳”等油画专场拍卖。机构收藏:台湾沁德居画廊 台湾中华艺廊 武汉博物馆 武汉文联 武汉荣宝斋 武汉美术馆, 美术评论发表于《中国油画家》、《油画收藏》、《艺术界》、《国画家》、《江苏画刊》等杂志
美术界这二、三十年里发生的巨大裂变,以及当代艺术价值探索所带来的困惑,似乎对朱晓果的创作没产生什么影响,他只是回到内心去寻找安宁,去修复被遗忘的记忆,寻找对自己有过生命意义的印象。这种回返生命历程的精神之旅使朱晓果的作品呈现出荒寂、伤感的气息,同时他希冀用一种诗意来超越记忆的真实,与十九世纪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人文追求相接。米勒、柯罗、卢梭当年在喧嚣的社会变革中(大革命失败,王朝复辟,政治风云变幻,社会进步思潮低落)离开巴黎,在枫丹白露的乡间寻求精神的安宁。巴比松画派是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开创者,也是古典写实绘画的历史谢幕。这种时代挽歌的精神气息对朱晓果来说,是一杯可以致幻的药酒。
朱晓果作品描绘的对象总是处于一种情感的朦胧笼罩之下,一种唯美、斑驳迷离的情绪。树木的繁华与萧瑟、充溢生机的乡村荒野景象、冬天阳光下枯败的荷塘,荒凉、孤寂却又蕴含生机与生命更替的意义。呈现出了当代社会在不安和危机之下伤感的精神状态和对易逝事物无限眷恋的诗情。与沉重的叙事不同,此次展出的作品犹如咏叹调,是现代精神折磨下的情感慰藉,是与传统精神保持滋养的精神脐带。
艺术简历:
朱晓果,男.
1952年9月生于重庆市.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武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湖北大学毕业 高级工艺美术师,武汉市画院签约油画家.
主要作品参展与获奖:
2013年油画《秋林小溪》等5幅作品参加“中国当代具象油画展” 意大利罗马
2013年油画《微光》等10幅作品参加“二月绘”油画展 武汉
2012年油画《荒原夜吟》入选“湖北省油画优秀作品展”湖北美术馆
2012年油画《河边的灌木林》入选“吾土吾民华南展” 广东美术馆
2012年油画《荒原夜吟》等5幅作品参加“武汉画院—写实与具象”展 中国美术馆
2012年油画《秋去冬来》入选“艺术家眼里的中国” 油画展 何香凝美术馆
2 0 1 0年油画《夏日街头》入选“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
2008年油画《冬日荷塘》入选“当代中国油画——互动展》武汉美术馆
2008年油画《塔吉克人的小院》入选“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中国美术馆
2006年油画《乡村纪事》入选“精神与品格――中国写实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
2005年油画《紫色村庄》入选“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河南美术馆、
2004年油画《公园秋色》入选“湖北省油画风景展”,获油画艺术奖.湖北艺术馆
2003年油画《没有风的风景》入选“中国第三届油画展”,获湖北省油画艺术奖.中国美术馆
2001年油画《夕照》《秋意》入选“湖北省小幅油画/小型雕塑展”,获学术奖.湖北美术馆
1997年油画《野地里的向日葵》入选“97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湖北美术馆
1993年12幅油画作品参加台湾“中华艺廊艺术精品展”.高雄
油画作品先后参加过“保利”、“浙商拍卖”、“十竹斋”、“东方艺都”、“中贸盛佳”等油画专场拍卖。机构收藏:台湾沁德居画廊 台湾中华艺廊 武汉博物馆 武汉文联 武汉荣宝斋 武汉美术馆
美术评论发表于《中国油画家》、《油画收藏》、《艺术界》、《国画家》、《江苏画刊》等杂志
逝去的风景 宁静的咏叹
——朱晓果油画解读
郭润文:(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
画家呈现出了当代社会在不安和危机之下伤感的精神状态和对易逝事物无限眷恋的诗情。与沉重的叙事不同,晓果的作品犹如咏叹调,是现代精神折磨下的情感慰藉,是与传统精神保持滋养的精神脐带。
晓果是青年时代的好友,也是我认识的第一个画友,其时正值文革后期。那时候有一群业余画家经常在城市街道边聚集写生,是文化荒茫时期的一道风景。这批人中,晓果算是佼佼者,画得一手漂亮的灰调苏派小风景。高考恢复后,我去了上海戏剧学院,晓果去了北京海洋出版社。几年后,晓果回汉进了政府机关,一呆就是二十年。十二年前的一个机会,是对艺术自由的眷念,也是命运的安排,晓果又回到美术圈。阅尽世态后,在松节油淡香溢散的画室里,晓果的那颗曾被音乐与文学浸淫过的心灵才算有了意义的归宿。
美术界这二、三十年里发生的巨大裂变,以及当代艺术价值探索所带来的困惑,似乎对晓果的创作没产生什么影响,他只是回到内心去寻找安宁,去修复被遗忘的记忆,寻找对自己有过生命意义的印象。这种回返生命历程的精神之旅使晓果的作品呈现出荒寂、伤感的气息,同时他希冀用一种诗意来超越记忆的真实,与十九世纪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人文追求相接。米勒、柯罗、卢梭当年在喧嚣的社会变革中(大革命失败,王朝复辟,政治风云变幻,社会进步思潮低落)离开巴黎,在枫丹白露的乡间寻求精神的安宁。巴比松画派是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开创者,也是古典写实绘画的历史谢幕。这种时代挽歌的精神气息对晓果来说,是一杯可以致幻的药酒。
晓果作品描绘的对象总是处于一种情感的朦胧笼罩之下,一种唯美、斑驳迷离的情绪。树木的繁华与萧瑟、充溢生机的乡村荒野景象、冬天阳光下枯败的荷塘,荒凉、孤寂却又蕴含生机与生命更替的意义。与常见的现实题材不同,晓果回避对绘画意义的追求,他认为感觉或情绪对创作来说,弥足珍贵。对艺术意义(形式与精神)的回避是一种保守——晓果也如此认为,他对非传统的艺术样式或具精神批判的现代艺术也欣赏,在他发表的一些评论文章里曾对德国表现主义及当下优秀的前卫作品大加赞赏。他说上帝给每个人只配了一把钥匙,只能打开那把属于自己的锁,与其焦虑的寻找意义的附加价值,不如回归心灵的真实而平静。
有几幅作品对晓果来说是情感记忆的承载。当年作为“黑五类”子女,晓果在农村被招工回城,进了与劳改采石场为邻的砖瓦厂,数年牢狱般的残酷记忆常如梦魇相随。《寂静湖畔》《河边的灌木林》《秋风吹过》描绘的是采石场河边的景象,这批作品是心路重返的情感记录,尽管往事不堪回首,作品里依然显现出生命的意义及回忆附加的诗意,可算作是对青春无谓逝去的感慨与悼念。也可以说,这既是个人的情感抒发也是一种时代精神的痕迹,同时代人都可以感受到的一种伤怀情绪。
晓果在绘画语言上也是随意而为,写意写实不拘。小品的挥洒及大幅作品的雕琢都能见其功力,近几年频繁参加国内一些重要画展也给晓果带来好评。晓果不是那种勤奋作画的人,有时处于懒散随意的状态,但作品颇受收藏家喜爱。毕竟,在浮躁的画界,能平静作画且能保持传统里的优雅闲适,不多见了。
晓果画余也以写作为消遣,评论、小说、散文随意为之。朋友们出版画册也常邀其作序为趣。以“小果之味”为名的艺术网站博客已有近500万的点击率,那是晓果精神逍遥的后院,与不曾谋面的人一起分享人生感悟或评点艺术事件,既是一种面具乐趣也是保持生命青春的努力。
有这样的朋友,我引以为幸。
策展人:汪芷瑶
学术主持:郭润文
顾问:朱正松
主办单位:
顺德区文博协会
德胜美术馆
协办单位:
洲际文化
德胜创意园
支持单位:
顺德区博物馆
杏坛书画院
容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展览时间:2014年11月12日―11月25日
展览地点:德胜美术馆2号展厅(顺德容桂东堤路7号德胜创意园)
http:/www.deshengart.com
作者:朱晓果
作者:朱晓果
作者:朱晓果
惬意的季节——张伟油画展惬意的季节-张伟油画展
于2014年11 月10日在德胜美术馆1号展厅举行。
惬意的季节-张伟油画展
主办单位:德胜美术馆 杏坛书画院
协办单位:容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洲际文化
开幕酒会:2014.11.10下午15:30
展览时间:2014.11.10―25
展览地点:德胜美术馆1号展厅(顺德容桂东堤路7号德胜创意园)
http:/www.deshengart.com
张伟艺术简历
张伟
1964 年生于广州
1984 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1988 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8-2000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同等学历教师进修班
2002至今任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个展 2014"陽光下"張偉油畫作品展/广州美道画廊
2013 “我在”张伟油画作品展/珠海古元美术馆
2010“恰同学少年”张伟油画作品展/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
2006“花样年华”张伟油画作品展/广州扉艺廊
主要展览 2014"芬兰写生日志"张伟,何枫,张子阳艺术作品展/赫爾辛基青藤畫廊 2014"相守"廣東畫壇藝術伉儷展/广州南岸至尚美朮馆 2014建國六十五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廣州藝術博物院
2014第五届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广东美术馆
2013“我们” 张伟 何枫作品展/ 珠江美术馆
2012“鼎新华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广东美术馆
2012“公民—当代中国油画中的社会关怀”第4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 广州艺术博物院
2010 第四届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广东美术馆
“自由立场—广东油画十一人展/广州华艺廊
南方元素—广东当代艺术邀请展/荷兰代尔夫特世界艺术基金会
2009 肖像、反肖像六人作品展/广州扉艺廊
建国六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广州艺术博物院
公众历史频道—当代历史创作展/广州扉艺廊
2008 第三届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广州艺术博物院
2007 穗港小幅油画精品展/香港文化中心
2006 中国岭南油画精品邀请展/广州扉艺廊
2004 建国五十五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广东美术馆
2003 《今日中国美术》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第二届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广州艺术博物院
2000 第一届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广东美术馆
1999 建国五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广东美术馆
1998 “回归历程”中国艺术大展,历史画和主题性创作赴港优秀作品展/香港
大会堂
1997 中国艺术大展历史画和主题性创作展/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东方话语”张伟,何枫作品展/香港浸会大学
1994 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3 广东历史画首批作品展/广东画院
1990 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89 第七届全国美展/上海美术馆
主要获奖
2010第四届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最高奖(作品奖)
2003第二届 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铜奖
1990 广东省体育美展优秀作品奖
1989 广东省美展优秀作品奖
1985“参与,发展,和平“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公共收藏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历史博物馆。
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
广东画院美术馆
珠江美术馆
古元美术馆
由德胜美术馆、杏坛书画院联合主办,容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洲际文化协办的“ 张伟油画作品展”于2014年11月10日下午3:30在德胜美术馆隆重举行。共展出张伟油画作品30幅。展览展至11月25日。
张伟1964年生于广州,198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同等学历教师进修班,2002至今任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作品被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历史博物馆、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作品主要发表于《中国油画》、《美苑》、《画廊》、《艺术界》、《美术关注》、《新视觉》、《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当代美术与设计》、《中国美术大事记》、《记录历史——中国美术大事记》、《今日中国美术》、《中国当代油画精神景观》。这次所展出的风景画作品,张伟教授在用笔上的迥异使得我们在更大程度上认识到画家在板结与松动之间纯熟把握的深厚功力;在表现技法上,画家有其通融、独到之处,他的笔触干净而有力,真可谓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而他的画面形态上,以理性而单纯的线条、二维的块面组织、铿锵而响亮的着色以及交织整合的冷暖变化显现出半写实的装饰性风格。一方面,他的画作所呈现出的表现力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我们很容易感受到画家平静的外表下积蕴着的火一样的能量。难怪其师梁照堂老师赞其画作是“灿动明快,润彩流金”,又概括其人是“独察世情,自成于思”。
除了其理想的成分,艺术所反映的更多是尘世的实实在在的成分。都市的激情和纷乱惊扰了我们一个个诗意栖居的怀古之梦,但它也带给我们兴奋和希冀。张伟教授的作品犹如一支婉转低吟的小夜曲,在喃喃诉说着流淌而过的光阴往事。他所呈现给我们的,既是他内心不慌不忙的渴盼,也隐蕴着一种具有相当忍耐力和包容性的等待和眷顾。惬意的季节-张伟油画展
作者:张伟
作者:张伟
作者:张伟
“翰墨情深”刘秦洲 张锌国画展翰墨情深——刘秦洲 张锌国画展
于2014年10月11日在德胜美术馆1号展厅举行。
《刘秦洲艺术简历》
刘秦洲:号、终南山人,陕西西安人,1968年生。1989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北京画院。现为李小可艺术工作室画家,中国书画联谊会会员,陕西省美协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画家,山水画家。1992年2月作品参加第三界中国艺术节,全国当代书画家精品大展。2004年9月被共青团中央评选为青年文化名人。12月作品刊载《西部艺术》。2005年3月作品入编《国画家》。2006年7月作品入编《美术世界》。8月出版《刘秦洲山水画集》。2007年3月作品发表《兰亭书画报》、《中华风》、《艺术评论》。2008年2月在西安举办个人画展。3月出版《刘秦洲山水作品集》。2008年12月参加李家山水有传人作品展。(北京可创铭佳画廊)2009年12月作品参加“北国风光写生展”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辽宁画院主办。出版《北国风光‘刘秦洲山水画册’》,(鲁艺美术馆)。2009年7月参加李可染艺术节作品展,(徐州李可染艺术馆)。2010年8月“山川乡国情”李小可艺术工作室惠州展,(惠州博物馆)。2011年10月“山川乡国情”李小可艺术工作室山西展,(山西美术馆)。2012年12月“李家山水”李可染及传人作品展、徐州、2012年10月“山川乡国情”李小可艺术工作室山东展,(李苦禅艺术馆)。2013年元月“山川乡国情”李小可艺术工作室广东东莞展,(莞城美术馆)。2013年7月“山川乡国情”李小可艺术工作室广东江门展,(江门美术馆)。2013年9月“山川抒怀”刘秦洲山水作品展,(广东可创铭佳画廊)。出版《山川抒怀》刘秦洲作品集。张锌的简介:河南太康人;200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04---2008年在北京画院山水专业深造,师从李小可先生。现为李小可艺术工作室画家. 2008年12月参加李家山水有传人作品展。(北京可创铭佳画廊) 2009年12月作品参加“北国风光写生展”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辽宁画院主办。出版《北国风光‘张锌山水画册’》,(鲁艺美术馆)。 2009年7月参加李可染艺术节作品展,(徐州李可染艺术馆)。 2010年8月“山川乡国情”李小可艺术工作室惠州展,(惠州博物馆)。 2011年10月“山川乡国情”李小可艺术工作室山西展,(山西美术馆)。 2012年12月“李家山水”李可染及传人作品展、徐州、 2012年10月“山川乡国情”李小可艺术工作室山东展,(李苦禅艺术馆)。 2013年元月“山川乡国情”李小可艺术工作室广东东莞展,(莞城美术馆)。 2013年7月“山川乡国情”李小可艺术工作室广东江门展,(江门美术馆)。 自幼喜爱绘画,90年代开始研习中国山水画;注重写生;深入生活。多次到安徽、江西、山西、陕西、河北、东北、广东、贵州、广西写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收到专业界的好评,也得到各界朋友的关注。
高居图(作者:刘秦洲)
作者:刘秦洲
作者:刘秦洲
作者:张锌
作者:张锌
作者:张锌
作者:张锌
“中国红”方向中国画展“中国红”方向中国画展
于德胜美术馆举行。
画家 方向
个人简介
1967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创着研究员。
所获荣誉
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展优秀奖、
首届全国山水画作品展优秀奖
作品入选“百年中国画展”、“上海美术双年展”、“北京美术双年展”、“深圳国际美术双年展”、“新中国画展”、“中国美术年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等展览。在北京、广州、深圳、伦敦、曼谷、菲尼克斯、路易斯维尔、墨尔本、三潘市、纽约、芝加哥、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社会影响
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外交部、广东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泰国国王钦赐淡浮院等收藏。出版个人画集《当代中国画家丛书-方向》等二十余种。
耕读人家68x68cm
乌镇朝阳 68x136cm
燕子归来 68x68cm
丽江水乡 68x136cm
婆孙俩 46x68cm
忆儿时 68x138cm
无题 46x68cm





